可以批評、可以反對——但請拿出多一點同理心!

一、美國各族群的歧視問題都很嚴重,為何NBA只替非裔族群發聲?
確實,美國種族歧視的問題不只發生在非裔族群身上,亞裔、中南美洲裔或其他少數族裔,都是種族歧視的受害者,但為何NBA卻僅為非裔族群發聲,而不同時替其他弱勢族群抱不平?

主因在於非裔遭受到的歧視,已經嚴重到對他們的生命有立即性的危害,類似Jacob Blake這樣的受害者不計其數,尤其是在近幾個月,包含Breonna Taylor、George Floyd,還有許許多多的非裔都因此受傷或喪命,顯示出非裔的處境有多危急。

這種認為NBA偏袒非裔的論調,本質上就如同「白人至上主義者」,針對抗議群眾高喊的「黑人的命也是命(Black Lives Matter)」口號,所反駁的「所有人的命都很重要(All Lives Matter)」。這句話聽起來冠冕堂皇,實際上卻毫無道理,因為比起非裔,美國其他人種目前並沒有遭遇到那麼大的生命威脅。

請繼續往下閱讀


歌手「怪奇比莉」(Billie Eilish)先前就曾抨擊「All Lives Matter」這句話,她舉例:如果朋友手臂受傷流血,非常痛苦,且亟需援助,人們會立即想辦法提供傷者優先的醫療救援,而非認為所有人都需要醫療救援,還發表「所有手臂都很重要(all arms matter)」的言論。同理,當一間房子失火,並有人困在火場時,沒有人會高呼「所有房子都很重要(all houses matter)」。

因此,NBA今天只關注非裔族群遭到歧視的問題,而不呼籲所有歧視都該被重視,並非因他們是一個非裔球員居多的聯盟,理所當然由非裔掌握發語權;而是因為在這個當下,相較於其他族群,非裔族群的性命更加岌岌可危,需要社會的即刻救援!




二、罷賽難以立即影響當權者決策,那到底還有什麼意義?
平心而論,NBA的罷賽並無法立即影響當權者的決策;老實說,現階段不論做什麼,都難以立刻改變現狀。既然無法馬上扭轉局面,NBA的罷賽是不是就毫無意義了呢?

請繼續往下閱讀

事實上,罷賽的影響力比想像中還要大,除了先前文章中提過的,以「爭取種族平權」為由而罷賽,代表球員和聯盟非常重視這個議題,令更多人認真看待。做為一個有高知名度的聯盟,NBA的一舉一動是非常具有公信力的,球員與聯盟出面登高一呼,也更能幫助抗議群眾團結,畢竟非裔族群大多屬於弱勢,缺乏足夠的資源和發聲管道。公鹿「MVP」Giannis Antetokounmpo也在訪問中提到,Jacob Blake的父親表示,公鹿那天帶頭罷賽,對Blake一家來說是多麼大的鼓舞。

NBA球員的罷賽,象徵著一個抗爭的開始。然而,在這之後,如何延續下去,才是更重要的。目前已經確定球季將會重啟,在比賽進行的同時,該如何持續爭取種族平權,是NBA需要思考的議題。

可以確定的是,先前那些聲援方式的力道,明顯是不足的。穿著背後印有標語的球衣比賽、在國歌演唱時單膝下跪,這些行動在外界眼中,似乎只是流於形式,沒有獲得太多觀眾的重視;球場地板上不只有「Black Lives Matter」的字樣,還有許多知名企業的商業廣告,看起來格外諷刺;球員接受賽後訪問時,多用力呼籲民眾關心非裔族群所面臨的困境,人們仍然只聚焦在比賽勝負與球星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