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A季後賽西區第二輪 火箭vs湖人 對戰分析

對火箭來說,雖然跟雷霆纏鬥到第七戰耗費了一些力氣,但能在Russell Westbrook(後面簡稱Russ)前四場比賽沒打下最後成功戰勝雷霆,算是達到球隊本季低標。



至於最終目標總冠軍呢?這次擋在前面的不是經驗較差的雷霆,而是兵強馬壯、兩位超級巨星領銜的西區龍頭洛杉磯湖人,不止型態跟雷霆不同,大多數人應該同意實力在雷霆之上。討論火箭和湖人對戰前,先回顧一下火箭第一輪表現如何。

第一輪對雷霆前兩戰火箭看來游刃有餘,輕鬆以大比分獲勝,看來有機會幫Russ爭取更多休息時間,第二輪再歸隊。沒想到第三戰、第四戰王牌James Harden被雷霆菜鳥Luguentz Dort搞到(詳見:休士頓我們碰到麻煩了:淺談大鬍子James Harden的表現),自己效率大降之外,連續兩場火箭在關鍵時期熄火,讓擁有老練Chris Paul坐鎮的雷霆連贏兩場,系列賽重新開始。

請繼續往下閱讀


第五戰開始,火箭找到方法讓Harden擺脫Luguentz Dort的死纏爛打。火箭改變掩護的角度和強度,讓Dort需要耗費更多的力氣才能穿過掩體,沒辦法像之前一樣站穩良好的位置;聰明的Harden知道一對一擺脫Dort不容易,開始利用Dort穿過掩體後的時間差加速攻擊,爭取到半步時間就多了很多揮灑空間。

第五戰季後賽前大腿受傷的Russ強勢歸隊,幫球隊帶來突破僵局的一勝,原本看來應該能順利晉級。沒想到第六戰Chris Paul最後跳出來,連續兩顆三分球外帶關鍵的兩罰,將火箭逼到懸捱邊的第七戰。

關鍵第七戰火箭防守策略繼續放空投射能力不佳的Dort,Harden守到他的時候根本連舉手都懶得舉手;只是Dort最後一戰手感絕佳,攻下兩隊最高的30分,加上Harden自己的狀況不好,兩隊纏鬥到最後波球權,才靠著Harden關鍵阻攻拿下勝利。關於第一輪最後兩場比賽,請參閱:2020 NBA季後賽西區第一輪G7:Harden關鍵火鍋,火箭成功晉級;2020 NBA季後賽西區第一輪G6:CP3力挽狂瀾

請繼續往下閱讀

王牌James Harden的表現跟火箭勝負息息相關,不過其他球員的貢獻同樣重要。首輪關鍵球員,個人以為是中前鋒Jeff Green。Harden的表現是火箭戰力的基本盤,不過球隊要在季後賽走遠,除了紅花之外少不了稱職的綠葉角色球員。



在雷霆前身超音速展開職業旅途的Jeff Green,生涯相當顛沛流離,轉眼已經34歲。2012年動過心臟手術後一度讓人懷疑他能不能再戰NBA,還好努力克服了傷病延續職業生涯。只是當年首輪第五順位進入聯盟,兼備運動力、高度和投籃能力的Green,從來沒有達到當年眾人期望的高度。

最大的問題是球場解讀能力。Green什麼技術都會一點但不夠專精,說好聽點是全能,不好聽是沒有一技之長。早期沒有發展出獨當一面的能力,現在最適合他的角色是支援型球員。現在火箭給他的任務很簡單,防守當苦力在禁區拼搏,進攻跑快攻和外線三分,簡化角色後效率大大提高。

他能在P.J Tucker不在時扛下火箭禁區,火燙的三分手感更幫球隊拉開了進攻空間。唯一不準的是第六戰,其他幾場他的三分球都非常火燙,最後關鍵第七戰拿下板凳唯一的兩位數得分,適時填補火箭火力缺口。第一輪雷霆沒有出色的大型側翼,第二輪碰到LeBron James,火箭非常需要Jeff Green在投三分球之餘,防守方面擔當阻止LBJ的角色。

請繼續往下閱讀

首輪火箭最讓人驚奇的地方是整隊防守效率。大家對於Mike D’Antoni的印象都是進攻,不過會有這種印象是因為防守比較看不出來。火箭在首席助教Elston Turner規劃下,持續使用大量換防的策略,防守加壓製造對方失誤。無中鋒的陣型提高防守範圍,加上火箭主力對抗性相當不錯,除非直接從二樓出手射爆,不然憑身高很難硬打火箭。跟雷霆系列賽中,雷霆多次想將球傳給大中鋒Steve Adams,效果非常差。第七戰第四節最後八分鐘更是靠嚴密防守壓制雷霆,才有最後勝利。

矮小陣容的致命傷是籃板,還好雷霆不是進攻籃板強勢的隊伍,甚至可說是最少爭搶的隊伍之一。以後衛為主力的雷霆,缺乏運動力強的大型側翼;大中鋒Steve Adams場上移動能力遲緩,雖然有身高優勢但沒辦法直接換成進攻籃板,無法針對火箭弱點痛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