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BL毀了臺灣籃球運動市場嗎?

要談『HBL毀了臺灣運動市場』這個命題,就要先談什麼是「臺灣運動市場」,這根本超廣,但在那支影片裡面,大概講的就是職業聯盟,或是說,可以賺很多錢的聯盟。

台灣能上得了抬面的職業聯盟,目前就只有中華職棒,然而這並非何凱成要攻擊的目標,而是高中籃球的最高殿堂HBL,同樣是高中籃球聯盟,兩方賽制不同、歷史不同,何的球學聯盟特別要求成績要及格,體育班的學生要求約50分左右的成績,當成績不到時,可以想一些辦法通融一下。這個命題,我們也許可以期待一個良性競爭?

HBL和職業聯盟到底是要怎麼扯上關係呢?影片中提到了NCAA。

NCAA是美國的大學運動聯盟,歷史攸久,轉播權利金一年可以到十億美金之譜,但球員不會因此得到利益(也正在修改辦法),學校則沒有問題,所以建設了很多豪華的運動相關設施,成為學生的福利(招生利器),重點來了,NCAA其實有80%的收益來自籃球項目,並也分配給其他運動項目。

請繼續往下閱讀


怎麼和高中體總的說法那麼合拍?(從高中籃球項目的收益轉給其他高中運動項目)

有人說,HBL賺的收益呢?播轉權利金、行銷權利金,加一加年收可能有個1500萬,這些錢呢?為什麼不分配給球隊?

如果是一般人就算了,身為一個老闆,會不清楚營運一個20人的組織一年可能要燒掉一、兩千萬嗎?再者,這是來自於HBL的節目收視率夠高,在更早以前,HBL的關注程度也沒有那麼高,所以我們可以說,他是來自長期的行銷,以及高中生熱血、拼勁,讓他們有收視率足以獲得這樣的轉播權利金及行銷權利金。

我曾研究過高中體總的財報及組織,說實在,以20人左右的組織,舉辦全國、跨國的、跨項目的賽事,這真的是很不錯的效率,甚至可以說不比20人在職的球學低。

再加上各賽事的相關支出,東扣西扣,最後能給予球隊什麼資源?必然是有限的。

如果今天HBL創造的是每年5000萬的收益,那麼來談這事的時候就完全不同了,這個金額是非常有可能創造真正的收益,也有可能做適當的分配。

請繼續往下閱讀

再來,有篇2015年的舊聞,提到當時高中體總沒有因為更高的轉播權利金而有更多的錢運用。

「這兩年體育署補助高中體總的方式都是case by case,每項比賽單獨補助,HBL每年一千三百萬,JHBL六百萬,高中體總有了FOX的一千萬,體育署卻算在總經費內,等於高中體總只收到三百萬,這三百萬還被指定必須用在補助球隊的用途,完全不能用在比賽的相關費用上。」2015/4/14

不知道現行是否有改變?

台灣當初CBA倒台時,CBA自己也沒有子彈了,完全沒有任何承受風險的能力,哪可能像NBA談不攏,還能撐一段時間,這個就是想法、體制、市場、環境成熟與否的問題。我們有可能比任何人都還深入這個領域時,還把問題簡單化就顯得別有用意。

美國NFL捨棄他的免稅地位當下,就直接先欠了美國政府一筆千萬美金的稅,比照他的收入,算是九牛一毛,但那也是2015年的事情,這個時間點,NFL已經是一個年收人超過百億美金的職業聯盟。

然而,高中體總有一個重中之重,無法丟掉的包袱,就是,他是需要執行政府給予他的任務的。這是一個全國性的高中籃球最高殿堂賽事。就算是NFL,2015至今一直在稅務上與政府在來回,放棄了免稅地位,後也處理到今天仍在繼續,你也想想,這是NFL經營了多久才放棄的東西,換成高中體總,他有可能放棄政府的補助、及免稅地位嗎?HBL是數十上百的隊伍,與職業隊緩慢增加的情況會一樣嗎?高中球館給商業使用,不用時間處理嗎?台灣的體育制度有像美國高中這麼成熟嗎?太多的不同都讓人感覺,這樣挑起的話題,到底是要解決問題,還是要運用民氣?

我問題也不想拉得太多太遠。

就簡單問一個。

體育班學生不讀書,你要怪誰?

1.學生自己
2.體育班的老師
3.教練
4.學校
5.家長
6.高中體總、HBL、政府、台灣籃球市場

單純只怪某一個選項,不會覺得怪異嗎?

請繼續往下閱讀

每個單位,都有機會可以變得更好,我們更希望是打好基底的良性競爭,因為每一次重來,都是無數心血的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