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制洋將身高 SBL新規則的為與不為

儘管近年在各界評價中,SBL可能再次淪為台灣球迷嘲諷的對象,但為了避免去年的狀況重演,SBL第18季的球團會議在第17季總冠軍賽結束後三週舉行,固然許多議題都只是開端,但明確的方向有三:一是下個球季的賽制勢必會改變,不再進行第17季的上下半季賽制。二是去年曾討論過但不了了之的UBA外籍生,將確定納入SBL選秀會。三是過去兩季採取的雙洋將模式,將在第18季取消,改回單洋將規定外,洋將身高也限制在203公分。



賽制尚在未定之天、籃協也依舊需要評估,暫且不談,從外籍生選秀和洋將限制,如果一切照正面方向走,至少可以看見SBL乃至於台灣籃球對於外籍助力、甚至歸化球員的簡單方向。



根據決議的外籍生選秀規定,在UBA打滿三年、即可取得外籍生選秀資格,依照目前的人選,就是今年從健行科大畢業的石博恩(Brendon Smart)、中州科大畢業的斑霸(Sarr Cheikh Ahmadou Bamba)和台灣師大畢業的容毅燊,但是籃協又附加具備歸化意向這個條件後,本籍中國澳門、來台最大目標是考取教師資格返回澳門就業的容毅燊,主客觀看來完全不可能選擇歸化台灣,因此目前看來投入選秀的可能性很低。

請繼續往下閱讀



健行科大石博恩(圖片來源:運動視界特約攝影沙拉)
籃協規定中,挑選外籍生以一隊一人為限,若又加上歸化意向的但書,可以想像是希望比照日本模式,先從許多原本層級並非那麼高、但有意在年輕時與台灣磨合的外籍球員下手,但前提還是體育署與籃協並非希望歸化僅限一人,而是能準備許多備案,才能讓這個本意得到正面成效。短期看來,今年最多可能就兩人參加,明年也只會多一個聶歐瑪(Omar Niang),所以併入本土球員一起選秀,才不至於讓一個墊底球隊卻能同時享有本土、外籍生兩個選秀狀元的絕對優勢出現。



再來是單洋將身高限制,從SBL第四季採納洋將制度以來,就歷經多次洋將條件的修正,先是第四到第六季限制單洋將身高在200公分以下,接著是第七到第八季新增洋將月薪10000美元以下的規定,第九季將身高限制提升到205公分,第十一開始則是取消身高與薪資限制,直到第十六季決議使用雙洋將後,規定雙洋將身高總和405公分、月薪總和不超過30000美元的限制,第十七季再修正為雙洋將身高總和400公分、月薪總和25000美元。第十八季的新規定則是單洋將、身高203公分以下、月薪12000美元。

請繼續往下閱讀



歸化球員的尋找原本就有兩個方向,一個是相關單位自行提出人選、在世界各地選才,一個是本國聯賽內配合得宜的洋將,若籃協依舊有前者的概念,由特定人選專門選才,那大可不必在乎是否於本國聯賽能找到適合的歸化對象,但根據近年的案例,目前這條路看起來完全沒有進展,也就是說籃協幾乎把歸化的希望都放在能打SBL的洋將、或是近年開始的UBA外籍大專生,根據現有規定,SBL洋將身高將在203公分以下,等於如果要得到超過203公分的歸化球員,只能期待外籍生了。


(圖片來源:籃協提供)
203這個數字,的確容易造成國內許多球迷的迷思,畢竟就連台灣本土長人可能也有200公分上下的身材,新生代如譚傑龍、曾祥鈞、林正等未來長人都已有203公分以上,而在許多人的認知內,203公分大約美規6呎8吋,90年代知名球星Grant Hill、Scottie Pippen都是這個高度,但他們的位置是鋒衛搖擺人,近代知名、主打側翼的LeBron James、Kevin Durant更都在203公分以上,很容易給人一種「203公分就只是側翼身高」的錯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