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人隊簽約JR Smith到底划不划算?1+1個商業理論分析給你聽

現場的空氣就像是凝結了一樣,球從George Hill一出手馬上就被Draymond Green拍掉,在Green用力地拍著手的同時,全場勇士球迷也跟著歡聲雷動,現場導播聚焦的畫面卻是Leborn James充滿困惑及憤怒的表情與旁邊一臉茫然的JR Smith,因為JR Smith就在剛剛發生了史詩般的錯誤,讓騎士隊喪失了在總冠軍第一戰絕殺勇士的機會,而這個畫面也將在JR Smith的生涯Highlight影片中,不停的數位修復,永遠流傳。


即使上述的畫面歷歷在目,但在今年進入季後賽的前夕,湖人隊依舊以0.2M的薪資簽下他,這位34歲老將的身手還在嗎?還是當年那位擁有華麗進攻以及在CBA狂砍60分的"神經刀"嗎?許許多多的疑問都不停的在球迷腦袋中打轉,假使有一支直通湖人高層的專線,相信一定馬上被球迷的客訴打爆,但是,湖人高層真的這麼搞不清楚狀況嗎?或許我們可以用1+1個商業理論告訴你.其實湖人並不傻。

請繼續往下閱讀


Embed from Getty Images


首先,我們要介紹的第一個商業理論叫做錨定效應(Anchoring effect),簡單來說,當第一次遇到一個商品或是一支股票,甚至是一位球員時,他所表現的狀態就會深深地烙印在你的心中,假設商品賣100元,你心中就會默默地認為這個商品價值100元,下次遇到這商品時,也許在清倉特價50元,你就會覺得很便宜,假設他漲價150元,你就會覺得這商品很貴,這就是人類心理的錨定效應,但是也許這產品會賣50元,是因為滯銷或是被踢爆對人體有害,也許他賣150元是因為他的用料變得更高級等等因素,但當人們不了解時,就會依照過去的經驗去衡量這東西變貴或變便宜,這就是所謂的錨定效應。

請繼續往下閱讀


讓我們坐著時光機回到簽約JR的時間點前後,有機會奪冠的球隊紛紛在軍備競賽,以湖人的頭號假想敵快艇隊來說,他們簽下了Reggie Jackson、Marcus Morris甚至是Joakim Noah,這樣的補強讓湖人備感壓力,再考慮到Avery Bradley與Rajon Rondo的缺陣,補強的位置也只能鎖定在後衛群,另外,湖人隊本季的進攻效率值為112.0,只排名全聯盟第11名而已,補強人選必須擁有進攻能力的角色球員,在總總的考量之下,最終,湖人選擇了簽下JR Smith以及Dion Waiters,或許這樣的決定不全然是錨定效應的關係,但是多多少少被過去的表現所影響,因為湖人高層也是人。


當我們評估球員時,尤其是老將,我們都會被錨定在過去輝煌成績時的他,以JR Smith來說,他過去拿過一座最佳第六人,並且在15-16年替騎士隊拿下NBA總冠軍,還擁有11次季後賽經驗以及4次總冠軍經驗,我們攤開他的季後賽數據的表現,他平均每場拿下11.3分,三分球命中率有三成七,兩分球命中率有四成四,整體來說其實並不差,尤其是以季後賽各隊的高壓防守下,三分球命中率已經是很不錯的成績了,然而簽下他就是期待他能回到過去那樣的表現,即使是八成功力也好,但到目前為止季後賽每場平均只剩4.7分,三分球命中率也只有二成五,這說明了一件事,我們的心理都被錨定效應給綁架了。

請繼續往下閱讀


誰說JR Smith一定會重回顛峰狀態?


很多球員在年紀的增長下,退化的速度超乎想像,很有可能就這樣一蹶不振,所以以過往的印象去評估球員未來的表現,其實風險相當高,就像是一張股票曾經有500塊的估值,但是現在只剩300塊,假設被錨定給綁架的人,就會覺得價格很便宜,並期望有一天他會漲回500塊,但是或許未來這張股票一路向下,成為傳說中的壁紙,讓投資人血本無歸,所以湖人隊成了冤大頭了嗎?且慢,湖人隊是用另一個商業理論去評估JR Smith的價值。


另一個商業理論叫做安全邊際(margin of safety),也可以叫做安全幅度,指的是預期銷售量超過盈虧臨界點銷售量的差額,我知道你聽得霧煞煞,簡單來說,安全邊際越大,表示企業虧損的機率越小,企業的經營也就相對安全,所以說當我們要做一項決定時,都要選擇安全邊際較大的選項,表示失敗的機率相對來得低,這就是安全邊際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