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想回家了?NBA 罷賽爭議挖出泡泡圈的「未爆彈」

NBA 罷賽峰迴路轉,總算朝向恢復賽程的方向前進,姑且不談行動的合理性、關於 BLM(Black Lives Matter )立場態度,NBA「泡泡圈」把所有球員關在奧蘭多迪士尼,也讓另一顆未爆彈悄悄浮上檯面。

賽爾提克前鋒 Jaylen Brown 就向支持罷賽的球員嗆聲,「你們是因為孤單寂寞,所以才選擇回家,然後和家人一起爽?還是你是為了上戰場(抗議)而離開?你們真的會走向街頭嗎?如果你是為了想要逃離泡泡圈而離開,那就是浪費時間,若是打算去抗爭,那就不要說說而已。」

我們可以從很多角度來討論 Jaylen Brown 這一番話,不過關鍵卻在於點出「真的有人想回家了」,且混在罷賽行動之中,反倒讓球員對於復賽又更加迷惘。

請繼續往下閱讀

「想回家」就是泡泡圈潛藏的未爆彈,早在 NBA 決定復賽細節後,不少媒體就開始擔憂球員們的心理健康,好比當前出國返台需要經歷 14 天的隔離,你仍舊可以上網、打電動甚至能與外界聯繫,就是無法出門,可能防疫旅館也非你熟悉的家庭環境,NBA 球員卻面臨更嚴峻的挑戰,相比單純隔離,他們是為了工作而困在迪士尼,有更大的壓力、甚至恐面臨長達四個月以上的隔離時間。



在今年七月復賽前,一名球團 GM 就匿名告訴《ESPN》,聯盟要求球隊給予球員,在訓練球場以外的生活是完全自由,但是關鍵並非泡泡圈內的球團紀律,問題在於「我們放在這些傢伙身上的壓力,源自於他們得度過一段 NBA 生涯以來,都未曾接觸過的生活模式。」聯盟負責心理健康的醫師 William Parham 也於七月就預告,「我預期球員的情緒,會更緊張焦慮、焦躁不安。」

當復賽啟動前,球員們陸續進入泡泡圈,與隊友重聚一起在園區釣魚、打牌、打電動,仿佛開學第一天的快樂時光已經結束了,接下來就是乏味的工作了。

「一般情況,主場比賽結束後,我們都會回家與家人一起渡過,看個電影、吃你喜歡的食物、躺自己的床,一切都讓你覺得舒適,現在總覺得我們一直都在工作,根本無法逃離籃球。」公鹿球星 Giannis Antetokounmpo 向《紐約時報》透露,「我們不能回家、不能遠離籃球,幾個小時也沒辦法。」

請繼續往下閱讀

事實上,也真的有球員心態爆炸、影響比賽表現!算算時間,NBA 球員進入泡泡圈已經有超過 6 週,快艇球星 Paul George 在季後賽第一輪的第二至四戰,呈現前所未有的大低迷,直到第五戰才恢復身手砍下 35 分,這只是單純的手感冰冷嗎?不!若回頭去看第四戰的比賽,George 顯然已經心態炸裂,變得畏畏縮縮、缺乏信心。



在 Game 5 賽後他坦言低估了「心理健康」的影響、隔離的賽事讓他喘不過氣,「我開始憂鬱、甚至有點沮喪,被關在這裡(泡泡圈),心卻不在。」甚至尋求了心理醫師的幫忙,「這並不容易,這裡整天都是籃球,很難離開這些東西,我對於 NBA 創造這樣的復賽環境感到致敬,卻也覺得過於粗暴了些。」

延伸閱讀:「出手 20 次以上」!大低潮後 Paul George 接收的第一個指令

公鹿後衛 George Hill 亦向《紐約時報》指出,前後最大差異不僅是球場不同,也非少了觀眾的歡呼與噓聲,其實連日常的日常準備儀式、節奏都徹底改變,例如有人習慣在賽前與球迷進行互動,或是與熟悉的保全球團人員站在角落閒聊,現在一切都變了調,直言在泡泡圈讓他「壓力很大」。

請繼續往下閱讀

迪士尼終究沒有網路長城,無法封鎖所有的資訊。黑人 Jacob Blake 遭槍擊事件是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讓更複雜的情緒入侵了泡泡圈,你可以從各方訊息看到,無論是否支持罷賽,許多球員、球團高層對於種族議題是有許多想法以及情緒的,當悲劇成為事實,自己卻困在泡泡圈無處可去、也開始質疑復賽是否為正確的?一切的負面情緒沒有出口。

Hill 與 Donovan Mitchell 都在 Jacob Blake 事件後公開表態,認為 NBA 根本不該復賽,也讓人想起 Kyrie Irving 幾個月前的說法,他認為復賽會搶走當時佛洛伊德事件的媒體關注,當時就引發論戰,也許你反對、亦或者贊同,但別忘了球員們身在其中,也感到相當混亂,再加上泡泡圈隔離的壓力,罷賽顯然參雜了不只一種情緒,有人是真的想回家、有些則是感到不安,心理素質堅強的球員在陌生的環境,也難免碰上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