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MVP投不進三分球那該怎麼辦?

當非洲塞倫蓋提草原的大地乾涸,象群們出發尋找新的水源。旅行往往要持續幾天、甚至數月,路途遙遠難以辨識。此時最強壯、資格最好的雌性,會承擔起領袖的責任,用他的智慧帶領族群前往正確的方向,並且度過難關。

於是,她的能力往往決定了自己的族群是能升息繁衍,還是在殘酷的競爭中族滅。

動物的行為模式,有時候也可以反映一部分人類社會的行為。當一支球隊的球星不夠好,那以優勝劣敗的原則,他們成為球場上的輸家也是必然。



之前在知乎上看到一個很有意思的提問:「如果MVP投不進三分球那該怎麼辦?」

就我個人的觀點來說,這其實無解。



作為現代籃球最有效的進攻手段,怎麼去投三分球已經是所有球隊的必修課程,而作為爭冠勁旅,更是必須做到穩定且保質保量。

請繼續往下閱讀


一般角色球員受限於能力,就算是例行賽命中率相當不錯的選手,季後賽也可能失常,不過這並非是完全無法解決的,如果球隊陣容深度足夠,教練團完全可以縮小輪換,藉由降低該名球員的上場時間來降低傷害。

但明星球員完全不同,大部分他們對於球隊有著無法取代的影響力,因此上場時間——尤其是在季後賽——是一定動輒36-40分鐘起跳的。在大家都心知肚命這一點的情況下,對手就可以透過錄像來安排戰術加以限制。

所以,從理論上來看,除非這名球員有一個極高效的得分手段能彌補效率上的差距,否則這個問題是無解決的。而這個世界上又沒有哪一名球員,能夠在現代球隊發起的針對性防守下,維持比4成三分球命中率更高的有效命中率,因此這個題目眼下是無法解決的。



弔詭的是,既然身為聯盟在例行賽的MVP,理論上來說這名球員和所處的球隊當年就都是最頂級的存在,如果他自身有這麼大的缺陷,照理來說不可能取得這樣的成績。

但是,問題在於例行賽進行82場,沒有球隊能夠特別針對單一球隊制定詳細的作戰計畫,而且要應付這麼長的賽季,也無法只用特定幾名球員,你必須得擴大輪換,也就代表著你不可能無時無刻把那些有能力執行戰術的好手給放在場上。

密爾瓦基公鹿連續兩年在季後賽的失利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當暴龍和熱火用一個能在禁區身體對抗揚尼斯(Giannis Antetokounmpo)不吃虧的球員扛住他,同時利用包夾圍剿希臘怪物時,他看起來是如此的迷惘徬徨。而公鹿所有射手都是必須依賴揚尼斯來製造空擋,他的熄火也意味著體系整個失靈。

請繼續往下閱讀

在這個小球時代,內線球員已經開始被邊緣化和藍領化,不過取決於內線球員的定義並不是身高,而主要是端看他的進攻手段。揚尼斯雖然他全能的身手,讓他可以在外線持球,但其有效的進攻手段,不出禁區範圍,因此可以被認為是一個內線球員。

而從恩比德(Joel Embiid)、安東尼·戴維斯(Anthony Davis)等人的的際遇來看,禁區球員如果要在季後賽發揮出色,那他必須要有一個出色的持球者給他餵球、或是為他建立一個舒服的單打環境才行。

但在公鹿的體系裡,並沒有這麼一個球員能夠切入破壞對方的防守布陣,更何況如果真的有這麼一名球員,那麼到底誰才是老大?如果揚尼斯得去打到副手的位置,那他也不會是MVP的人選了。







同樣的,威斯布魯克遭遇到的情形可能比揚尼斯更艱困,因為他占用的是一號位,卻投不進球,而在聯盟季後賽八強球隊中,這位置的球員通常都是傑出的射手,因此他投進球對球隊的殺傷力會更為巨大。所以儘管他來到詹姆斯·哈登的身邊,火箭教練團還是對於他在場上的使用方法傷透腦筋。

請繼續往下閱讀

當他那一場投籃準時,火箭可以在第四節前期處於優勢,最終在關鍵時刻和湖人的禁區優勢完成交換來贏得比賽。可是當他不準的時候,火箭在第二戰的決勝節被對手拉開。

火箭在本季例行賽,只要能投進16顆三分球,34場比賽裡,只輸了6次。在這種狀態下,如果你和他們打陣地戰,那你將很難在進攻效率上換贏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