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頂薪時代已死!2018自由球員「核冬」準備爆炸

Lou Williams 開啟 NBA 自由市場寒冬的第一槍,在快艇的直播活動「Playbook」中,顧問 Jerry West 談起 2018 年的自由市場,直言市場上並沒有這麼多錢,意味著球員無法獲得相應薪資,West 所反射的正是 Lou 這份三年 2400 萬的合約,價碼絕對不符合行情,West 承認 Lou 可以在自由市場獲得一份年薪超過 1100 萬的合約,但事實上自由市場就是沒錢。







與 MLB 沒有薪資上限的遊戲規則相比,NBA 每一年的都有固定的薪資限制,縱使有許多特例允許球隊超過上限後持續補強,但能在 NBA 流動的金額始終有限,若因某些合約將市場總額度卡死,會使即將進入自由球員無法享受與往年相同的銀彈追求,這就是 2018 年夏天將上演的劇碼,那些卡死薪資空間的大合約,得追朔回 2016 年電視轉播新合約開始談起。

請繼續往下閱讀




※大頂薪時代已死



2016 年被視為自由球員在 NBA 史上最勝利的一年,「大頂薪時代」讓角色球員獲得千萬的合約,一名合格的先發 3D 球員可能要價上千萬,隨著明星球員的薪資往上疊加,角色球員開始加薪是合情合理的,Solomon Hill 領到 4 年 4800 萬、Allen Crabbe 是 4 年 7500 萬、Miles Plumlee 為 4 年 5200 萬、Ian Mahinmi 與 Timofey Mozgov 都是 4 年 6400 萬,角色球員獲得以往的球星價碼,如果整體薪資水平跟著上升,全體一起加薪自然沒有問題,但別忘了總體的金流是有所限制的,問題就在於薪資上限並沒有跟上合約成長的速度。



2014 年 NBA 與美國 TNT、ESPN 等電視頻道達成延長合約的協定,這份 9 年總價高達 240 億美的合約,從 2016-17 賽季開始生效,NBA 的整體利益增加,表示薪資上限隨之提升,據 NBA 官方的資訊顯示,薪資上限的實際金額是將聯盟籃球有關的收入帶入一套公式所計算而來。從 2008 年至 2014 年薪資上限穩定得維持在 5800 萬,市場合約相對有所謂的公道價產生,但到了 2015-16 賽季先是上升到 7000 萬,隔年 2016-17 賽季新轉播合約生效的第一年更暴衝至 9414 萬。

請繼續往下閱讀







許多球隊開始更大膽地撒錢,例如快艇在續約 DeAndre Jordan 毫不猶豫撒了最大合約,但多數球隊沒有預想到的是,薪資上限並沒有繼續激烈成長,本賽季薪資上限僅微幅提升至 9909 萬,與外界預期的 1.09 億相去甚遠,NBA 先前預估 2018-19 賽季的薪資上限大概會落在 1.07 億左右。根據《ESPN》提供的數據,因瘋狂撒錢導致 NBA 下賽季保證合約已高達 30.2 億美元,嗷嗷待哺的自由球員沒有多少錢可以分潤。



※薪情差



一名 GM 這麼形容,「將薪資視為一個大水桶。過去幾年水桶一直變大,所以我們要裝滿就得灌入更多水,現在它維持相同的大小,沒有空間再裝水。」2016、2017 年夏天不斷裝水,在 2018 年只有 7 支球隊擁有薪資空間,去年還有 10 支,2016 年有 25 支球隊擁有超過 1000 萬以上的薪資空間,但要進入自由市場的球員並沒有變少,他們必須在水桶中盡可能找到自己的容身之處,這就使球員能分得的空間大不如前。

請繼續往下閱讀



去年《ESPN》記者 Tim MacMahon、Bobby Marks 就已經注意到這個現象,他們將這年的夏天稱為「核冬」(Nuclear winter),一名 GM 提到:「自由球員會被壓榨,他們可能會不瞭解為何自己只能獲得這樣的合約,先前其他球員卻可以拿更好的報價,有許多經紀人可能因此被開除。頂尖的球員總是第一個被滿足的,但剩下還有許多球員要分這塊餅。」



不過 Gordon Hayward 的經紀人 Mark Ba​​rtelstein 認為這是暫時性的現象,只要聯盟收益持續提升,角色球員仍舊能獲得千萬合約,反倒是 2016 年的現象純屬反常,所有球隊都有大筆金額,若綜觀整個 NBA 自由市場的歷史來看,每年本來就只有 5 到 10 支球隊,真的有薪資空間,能開出比中產更高的合約報價。